從美國回台一個半月的朋友,即將啟程回美。猶記得當初說好要一起去玩好多地方,沒想到不過就是一起參加一次網聚,帶他們家哥哥去海邊玩兩天,他們的台灣行就要結束了。期待已久的離職日,不知不覺就過了。種下去的水果玉米跟番茄西瓜已經收完,我的小外甥轉眼也要滿周歲了.........日復一日,好像不管我做好做壞,日子好過難過,總是一下子就過了。又回想起我指導教授在六十大歲時說的話:「沒想到六十歲那麼快就到了。」
就這麼過了一生好像也不錯。
最近慢慢適應了放慢腳步的生活,開始可以認真彈鋼琴、上網逛逛、跟老公連線打很老的戰略遊戲、陪孩子,也有時間好好聽老人家說話。最近娘家媽媽的身體不太好,朋友說是心病為主因,但是越跟媽媽聊,越覺得媽媽變得像孩子一樣,需要人家耐心地引導跟好好的傾聽。想到這裡,突然看見了很強烈的對比:對於我的孩子,我知道他們還小、不懂事,樂於給予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引導,包容他們的錯誤,即使偶而會因為失去耐性而咆嘯,但我不會放棄他們;但對於我的父母--那跟我的孩子一樣是我直系血親的人--我好像沒有那麼大的耐性,我會很輕易地放棄讓他們了解我在想什麼、做什麼,也不想改變他們的生活,儘管我知道某些改變會讓他們過得更好。當媽媽含著淚跟我說:「沒有人帶我去看醫生,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」的時候,我好像看到我家女兒挫折地跟我說:「媽媽,這個我弄不好,妳幫我弄。」如果是女兒的事,我會很快地弄好;但如果是媽媽的事,我不那麼當一回事。但是,曾經像我對女兒這樣的人是我媽媽。
我並沒有很懊悔,因為我還有時間,我只是發覺我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已經漸漸地倒過來。曾幾何時,父母對我的需求跟孩子相似了,再深刻想一想,公婆又何嘗不是?對於婆家的種種不解與畏懼,也可能只是起源於公婆的「孩子性」。想到了這裡,我覺得好過多了,我想我找到以後跟所有家人的相處方式,然後就是不管小孩或老人家,趁還有時間的時候多陪他們一點。
至於我自己呢?我仍然有很多想要的東西,但是我發覺一天就那麼24小時,我要是彈了琴,掛網的時間就少了;我要是做了裁縫,種田的時間也少了;我要是認真工作,打game的時間也不多。我終究有很多的不滿足,但是也能找到足夠的快樂填滿我的生活,當我學會看我有的,不要看我得不到的時候,人生依然美好而充實。我仍然有很想要的廚房,有很想要的好琴,有很想要的田園,但是沒有那些,我仍然在生活中找到很多樂子。如果有一天有機會,我不排除去照我的設計好好蓋間房子,也不排除買台史坦威還是貝森朵夫來彈彈,當然如果能有個自己的農莊就更棒了。但至少現在那些沒有實現的夢想帶給我的是蠻開心的期待感,而不是求之不得的壓力。我總有機會做做「如果怎樣就怎樣」的夢,但沒有怎樣的時候,現在這樣也很好。
我想我應該準備好要搬回去了,就來打包吧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