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了孩子以後,來來去去的都是談哺乳育兒的網站,看到各種不同的哺乳、育兒方式,非常有意思。

就我一貫的論調,帶孩子也是一種人際關係,所以親子之間的互動本來就會有個別化差異,不但與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關,也與父母的特質有關。其實我不是很願意為孩子貼上標籤,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特質,這特質又會因為父母的特質而引發不同的反應,真的要貼標籤會貼不完,何必做這種給人家誤解的事?後來想想,育兒也是相同的道理。

在母乳圈裡頭最流行的,大概就是「親密育兒法」(Attachment Theories)。其實我不能算是親密育兒法的奉行者,我只是很本能地跟孩子互動,而這個互動關係比較符合親密育兒法的描述。說真的,帶孩子很辛苦,我並不想做多餘的事,所以我只會找我最舒服的帶孩子方式,用我覺得最方便的工具與方法,跟孩子說些我想說、她也願意聽的話,沒想到自然而然地就跟某些理論、方法相符合了,所以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哪一本書對我帶孩子有什麼特別的幫助,只有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能講得比較有系統。說不定最好的育兒方法,就是「媽媽自己找方法」。

大概是做研究習慣了,有問題就是自己找答案,帶孩子不會沒問題,有問題就去想,答案通常不會太遠。孩子跟父母是最原始的人際關係,只要不要想太多,其實孩子都不難帶。比較常看到的問題是父母忘了孩子在發展,所以沒有前進的父母相對於不斷成長的孩子就退步了,如果可以跟孩子一起成長是很美妙的事,因為並不難,而且很有成就感。想想這一年多來跟著孩子走過一次成長的過程,我並沒有細細去記著孩子的每個腳步,跟她在一起的許多時刻,我都覺得我們是母獸與小獸的關係,盡情地翻滾、盡情地喝奶、盡情地嬉戲........慢慢地孩子成了有意識的小人兒,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開一朵花,我每天光賞這些花就夠了,一邊賞花一邊調整自己的步伐去與孩子相處,好像不曾遇到別人說孩子難搞的時刻。我私下想,也許不是孩子變得難搞,只是帶孩子的人沒有去辨別孩子的改變,所以原來管用的方法變得不管用了,孩子就好像是變得難搞。

總之,盡信書不如無書,固守著某個理論無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來。不過既然每個親子關係都有個別的差異,也許緊咬著某理論也是一種特色吧?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